裁员、倒闭、95%生鲜电商在亏损,出路在哪
生鲜电商被业内称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去年交易量仅占农产品交易规模的1%,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者看到这个好机会,纷纷涌入生鲜电商。先是最初的顺丰优选、亚马逊中国等陆续上线。之后又陆续有多家生鲜电商上线,两鲜、每日优鲜……
虽然生鲜电商越来越多,但在2012年,就是这个被称为中国生鲜电商元年时,全国4000家生鲜电商,仅有1%的实现了盈利,88%亏损,7%是巨额亏损,生鲜电商简直成了资金的黑洞。
尤其到了今年,被称为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电商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美味七七倒闭、多点商城裁员、天天果园门店调整等等,这些看上去很美好的线上生鲜电商却并没有做好。反而,线下生鲜商店却一派欣欣向荣,我们在街头看到的门店数量不减反增。
在这个动不动就是“互联网+”、O2O平台、线上线下的时代,生鲜电商无疑给创业者扣了一盆冷水。当街头水果店遍地开花,消费者依然愿意选择进店购买的时候,生鲜电商们是时候该冷静反思一下了。
生鲜电商,或许只是想象中的美好
生鲜是高频刚需,确实如此,但这个“高频”行为转移到电商平台上可能只是电商们的过于自信而已。目前生鲜的主要消费渠道仍是线下超市、菜市场、地边摊、社区门面店等,目前的高频大多是靠补贴刺激出来的。
当我们看到这些高额补贴后,满心欢喜的在网上买了一箱荔枝,期待着能吃到鲜美可口的水果,结果到手后发现先是烂了一半,剩下的吃着也没啥赶脚,紧接着又是投诉又是乱扯又是理赔退款的,能把人折腾的一点脾气都没有。碰到这种情况下次你还愿意网购么?所以说,这种情况,怎么去盈利。
另外,人们网购不是看中了价格的便宜,就是看中了可以不用出门节约时间。在价格上,电商平台不一定比线下的有竞争力,仓储、运营成本、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推广成本、产品保质等等都需要一大笔的资金去保障;在节约时间上,也许对于快节奏的年轻人群相对吸引力更大一些,对于其他人群来说,每天逛超市买菜是其生活的一大乐趣,生鲜电商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
那么,作为电商界的最后一片蓝海,生鲜电商应如何继续走下去?
首先,生鲜电商是一门上游必须得渗透到农业生产基地,中间要控制物流成本,末端又要抓住用户群体的复杂生意,但各个生鲜者们也可以单点突破,集中聚焦某一环节,以期和其他生鲜电商形成加法效应。当然,大的电商集团也拼时间、拼规模、拼涉及产业链的长短。
其次,巨头有巨头的玩法,小电商也有小电商的生存之道。巨头可以玩拼规模,玩种类,有自建的冷链物流,甚至还能自建生产基地。小商家也可以借助巨头已经构建的行业基础设施,让自己获得成长空间。
再次,不同环节产业链的市场主体都能找到其切入点,比如天猫超市此类的综合电商平台可以凭借流量优势切入,顺丰优选等物流公司可以凭借物流优势切入等等。
最后,宣传推广各有不同,寡头们可注:本文摘自小马撩科技搜狐自媒体平台,已标注【小马撩科技】为原创作者,由栋科技二次修正、美化和编辑,原文地址为:裁员、倒闭、95%生鲜电商在亏损,出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