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将服务器泡在液体中 提高服务器性能和能效
微软已采用浸渍法解决散热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将服务器浸泡在一种非导电的液体中,从而提高服务器性能和能效。
尽管类似的浸渍法在业内早已经存在许多年,但微软却声称它是第一家在生产环境中使用两相浸泡冷却的云供应商。
据悉,微软这种冷却系统的原理,是将整个服务器机架完全浸没在一种特殊设计的非导电液体中,看起来像个浴盆。
微软此次采用的浸渍液体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基于碳氟化合物的液体,其沸点只有50摄氏度,到达沸点就会蒸发。
然后凝结成液体回到浴池里,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冷却系统,而无需能量在槽内移动液体,冷凝器也不需要冷却器。
从工作原理来看,微软采用的浸渍法确实能够降低成本,减少对水的使用,降低整个数据中心对水资源消耗的需求。
这种做法还能将设备硬件更加紧密的包装在一起,因此还能减少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的占地面积,以容纳更多设备。
我们知道,数据中心一开始就一直使用空气冷却作为散热是手段,通过冷空气在硬件周围循环交换热空气消散热量。
这就是腾讯、华为、移动、联通、苹果等公司都愿意将数据中心建在贵州的原因之一,毕竟贵州年平均气温才15度。
实际上浸渍法并非微软首创,近年来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矿工都在采用液体冷却法,只是所用的液体不相同罢了。
我们知道,比特币挖矿不仅非常的耗电而且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因而发生过俄罗斯矿工采用比特币矿机取暖的趣闻。
目前,微软的氟碳液体浸渍法仍旧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这项实验最初是在一个小型的内部生产工作负载中进行的。
过去几年里,微软不断研究这种冷却液体的可靠性影响,测试应对云需求的高峰和机器学习等应用的密集工作负载。
这项工作与微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环境承诺有关,它承诺到2030年时补充的水量甚至要超过其全球运营所用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