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明珠发飙看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
10月28日,上周五,格力临时股东大会,董明珠在回答股东提问环节当场发飙。其言论“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等引发舆论热议。以下言论截自微信公号“信托圈”文章《没有掌声!董小姐股东大会当场就毛了》。
董明珠一直被认为是商界的“女战士”,耿直性格使其不乏舆论话题。部分网民将此次发飙事件关联王石、刘强东等人,讨论当前中国企业投资者、创始人和管理者的博弈关系,其中存在四种危险心态不利于企业和业态长久发展。
管理者强势,谁挣钱谁说了算。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能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还能带领公司长远发展,尤其是已经到达了高层的管理者,能力自不必说,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格外强势,这或许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谁挣了钱谁说了算的心态所致。如格力的董明珠,如万科创始人王石。
此次,董明珠发飙,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轰动效应,与她的强势言论不无关系。首先,她表示,进场未有人鼓掌,这是之前没有碰到过的,她觉得有些人存有其他心思;其次,包括格力收购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15则议案遭否,让她长期以来树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这让她无法忍受,至此,她才抛出霸气言论。
作为中国企业界的“大姐大”,董明珠一直以心直口快著称,她的强势与硬气,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有网民认为,女老板强势一点是难免的,不然无法管理手下,更无法带领团队做出业绩,网络大V@叶檀也认为,“强势,是因为业绩,否则强势就是笑话。”董明珠说与第二名有400亿差距,可惜是落后
从董明珠在格力的经历来看,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她从一个南下打工妹,到如今的公司总裁,都是她长期兢兢业业的付出所得。在她的带领下,1995年到2005年连续11年,格力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12年,她58岁的时候,带领着格力成为中国首家营收破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
于企业而言,于格力的员工而言,是她的辛苦付出,才让企业发展地愈加壮大,也是她,带领着股东挣到钱,所以她才说,“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格力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该言论被人解读为将公产当私产,无视股东的权利,新京报更认为这是“人治思维”体现。新京报在文章《董明珠发飙,“人治思维”有多严重》中指出,“董明珠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的表现,无论是情绪、还是言辞,均显露出抛之不去的‘人治思维’,其潜台词是:高比例分红是赏你们的,我可以赏,同样也可以不赏。”
管理者过于强势一人独大的心态很容易遭到股东质疑,毕竟股东在公司发展中同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新浪新闻曾在文章《董明珠有什么资格对格力股东发飙?》中指出,“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不乏抱有类似董明珠这种思维的公司高管。比如万科,业绩虽然很好,却一贯漠视股东意见。以至于公司大股东华润集团的高管有一次直接质问万科总裁郁亮:‘在万科整个发展战略里面,股东在哪里?’”
投资者心声,谁出钱谁说了算,高级打工者都是棋子一枚。相对于管理者“谁挣钱谁说了算”的危险心态,部分投资者存在一种“谁出钱谁说了算”的心理。许多知名企业的一把手尤其是创始人都是从底层做起,自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个人资本十分有限,为了壮大企业不得不吸纳外资,从而形成董事会、股东会。
部分投资者尤其是大股东认为自己掌控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自己的资金,管理者什么也做不成。在他们眼里,不持有大比例股份的管理者说好听点是职业经理人,不好听就是高级打工仔。
1983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被董事会免去CEO职务,和乔布斯一样,董明珠同时兼任格力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而据公开可查的资料,截至到2016年三季度,其股份占比仅0.74%,这对她来说,被董事会罢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毕竟股份占比的冰冷数字摆在那里。
知友“张俊超”理性分析,“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关系绝不是从属关系,二者在权利与义务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助力,才能真正让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投资者和管理者不能单方面看到自己对企业的贡献,而一意孤行死守控制权,而是在沟通协商中为企业而非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管理者溺爱,一手带大的孩子,倒贴钱也要健康成长。近年来,不少管理者依靠知名企业CEO的标签名声大噪,甚至被指存在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有人认为这是时势造英雄,机遇决定成败;也有人认为是母凭子贵,企业品牌是管理者的孩子,二者荣辱与共。
董明珠雷厉风行、六亲不认的形象为众人所知,但格力的投资者和8万+员工都很爱戴她。因为大家知道,她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从公司利益出发,为了公司的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的决定。
记者曾问董明珠,是不是已经把格力当作自己的孩子。董明珠回答:我不是这样看格力这个品牌的,我坐的这个位置决定了我对格力的责任,作为公司的一把手,我绝对不能让格力有任何伤害。
管理者尤其是创始人一心想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进步,成为人中龙凤,不惜牺牲自我助其羽翼丰满,董明珠就曾拒绝了年薪8000万的诱惑。但有时候管理者忽略了一个事实,母亲只有一个,企业成长固然重要,但得不偿失的成长代价是投资者所不能接受的,无限贴钱完成孩子或者母亲的人生理想更是不现实的。
投资者自私,我投钱就是为了挣钱,绝对不能分食我的利益。一般来说,投资者不顾风险进行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就是获得私利,股份分红是天经地义,低入高出赚取差价也无可厚非。不管是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公司决策人能够为其带来利益,就会鼎力支持;但是如果不能做到持续获利,或者是收益下滑,股东们就会有“易人”之心。
此次格力股东大会的暗流争斗就是董代表的经营方要发行新股加大投资,那么随之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份额就被摊薄了,这将直接损害股东们的切身利益。
董明珠训斥股东,“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这句话表明了董明珠的态度,也加剧了股东们的焦虑,即公司为了长远发展将分食股东利益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可能此次收购计划风险较大不被看好,但即便是一个好项目,股东们应该也会反对,毕竟没有人愿意风险加倍而收益减少。
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通常企业主要投资者掌控着企业命运的生杀大权。有网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中国企业、民族品牌被卖给外国竞争企业最终导致彻底衰败,文章《11大被收购的本土品牌:哪些被彻底"玩坏"了?》中介绍了美加净、小护士、活力28、丁家宜等11个品牌的被收购经历。而这些“变卖”决定都是基于利益优先的考量,在尚能出手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其实,不管是商业资产投资还是国有资本投资,唯利是图或能获得短期小额利益,但是商品经济早已进入到品牌化时代,加之民族崛起力量联合,投资者应该长远看到中国民族企业未来的宏大景观,适当牺牲个人收益投入企业远大前程也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
最后,来推荐一下我们的舆情系统,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及创始人,就可以用我们的舆情系统,来进行个人品牌形象监测,并为形象的树立与传播提供决策参考。
从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得知,微博网民对“董明珠”的话题讨论负面情绪占比最多,为58.33%,其次为中性情绪,占比为30.62%。
注:本文摘自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自媒体,已标注【清博舆情】为原创作者由栋科技二次修正、美化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