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的自信心,离职反思重新启程
程炳皓发表了一篇文章《八年开心》,袒露了开心网八年创业心路,如实交代了他认为开心网踩过的那些坑。其中不乏痛定思痛之后的现身说法,但有一些反思看上去很痛,却不是真痛。他说:
教条主义害死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归根到底还是怪自己没有经验,更不够有勇气直面自己内心去取得答案,向外界求安全是最不安全的。
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往往会把创业挫折归咎于自己缺乏经验,太相信外界。但实际上,有时候你很难判断,创业者们到底是过于自信还是过于不自信。尽管已有成堆的案例告诉你,那是个坑,很深,你仍然要坚持亲自踩完所有的坑,才会相信,那是个坑,很深。
开心网曾经闪耀过,回头去看,它闪耀得那么耀眼,却那么短暂,如同一颗稍纵即逝的美丽流星。
这种异乎寻常的完美开局,让初次创业的程炳皓拥有了大多数初次创业者不可能拥有的自信。我记得2010年我初次见到程炳皓时的印象,一个内敛、聪明、不善言谈、意志坚定的工程师。那时候,已经不时兴偷菜、抢车位了,但转帖功能让开心网在微博时代仍然火热。不过,开心网还是无可挽回地进入了下行通道。
我印象最深的,是程炳皓对开心网早期发展的极度自信。2008年5、6月间,程炳皓预感到马上就要到来的爆发式增长,他推测这个爆发将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出现。但7月到9月间电信运营商将对整个电信网络进行「封网」,禁止任何网络施工、系统割接和业务调整。为了承接即将来临的爆发,程炳皓必须购买足够的服务器,并在电信封网前放进机房。当时开心网的融资谈判正在进行,程炳皓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批服务器。封网前夕,第一笔融资到账,程炳皓立刻追加购买了一批服务器。
开心网的爆发如期到来,甚至比预期的还要凶猛,一时间似乎每个人都沉迷于偷菜、抢车位,废寝忘食,如痴如醉。这不能不让程炳皓的自信心爆棚,创业这件小事,一切尽在掌握。
那时候程炳皓并不看好开放平台,不论外界如何追捧开放,他坚信质量比数量重要,可控比失控更好,他相信开心网自己的团队要比整个开发者社群更靠谱。
市场似乎也在验证程炳皓的判断,几乎所有的跟风开放平台的社交网站,都没有因开放平台而成就自己,从人人网、聚友网,到Google旗下的Orkut,即使是Facebook,与其说它的开放平台有多大成就,不如说开放平台举全平台之力仅仅成就了一家Zynga。
之后我没有再见过程炳皓,不知道他的自信心是否因开心网后来的不顺利而被消磨。假如再次创业,你觉得程炳皓是会更容易受外界影响,还是会更加坚持自己?我相信还会是后者。
在掉下去之前,没人会相信别人所说的坑;在掉下去之后,更不会相信别人所说的坑。即使相信别人所说的坑,也是选择相信那些跟自己所想一致的说法。这是人性,几乎没人可以逃脱。创业者通常是更加自信、更加固执的一群人,更加难被外界影响。
我相信程炳皓不会倒在开心网这个坑里不再起来,我相信他仍然是个很优秀的创业者,我相信他会讲一个更好的故事,以他自己的方式。
从2008年创办开心网到最终的离职,针对近期的新闻以及一路的经理,程炳皓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来了一次内心独白。以下是全文:
2008年我和几位新浪的同事创办开心网(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到现在(2016年)我离开,一共八年,这是我对自己八年的总结和告别。
其实我思想上的总结都还远没有完成,这篇文字总结就还更加缺乏章法,但是我昨天受到众多朋友的热情关心和关注,手机电量很快用光,特别是媒体朋友提出很多问题,只好现在仓促贸然发出了。也许再过几年,我能再做一个开心网总结2.0。
我创业前没有全面统管过一条业务线,主要从事产品和技术管理工作,对于销售、市场、投融资、公司战略、公司治理、财务、法律,没有实际经验,有媒体评论说我“不够商务”。
没有重点管理过非产品技术类人员,比如销售、市场、业务拓展,这些人员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完全不同,对我来讲有一个学习过程。
我喜欢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典型的工程师完美主义者天性,对于不熟悉的领域,条件不确定的事情偏保守。
我本性情商很低,也不喜欢合作,更喜欢完全掌控地完成一件事,不喜欢谈判,不喜欢参加各种会议,也许我是轻度的“社交恐惧症”患者。
再下来,是我对业务的思考。
首先,“假开心网”打败了真开心网吗?
当然不。虽然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几千万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用户被劫持走了,这件事的处理凸显了我在刚创办公司时候商业意识的不成熟,如果此事能够避免,我们应该能够有更多资源和时间,会对公司运营带来很大帮助。尽管如此,我们的主流用户群仍然用真正的开心网,在2011年我们终于迎来法庭最终判决,假开心网关闭。
其次,微博、微信的竞争
是微博、微信打败了开心网吗?我的回答:不是。微博、微信的用户群和我们的用户群很相近,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用户活跃度下滑,是产品自身的特性和生命周期导致。微博、微信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过程,但这不是根本原因。
最后是关于开放平台
有朋友认为开心网推出开放平台比较晚而且开放也不够,并认为这是开心网用户活跃度下滑的主因。我的意见:批评得很对,但是我不认为这是根本原因。身处互联时代,我们应开放做企业,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要持开放心态,如果开心网的开放平台建设好,对于开心网毫无疑问会有很大帮助,我们当年这方面动作确实慢了,但是开放平台对于留住用户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但这是现在从上帝视角看过去的结论,在各种事情纵横交错之时,我们当年没有看这么清晰,而且,我们犯了“成功者的错误”,这些错误其实我自己创业前经常批评别人,但是轮到自己,一点没有进步。
成功者的错误心态:上帝之选。
做为成功者,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而友商,一定会失败。我们不愿意真正相信自己的成功其实无比脆弱,随时有可能失败。但是诺基亚从极盛到售出只有不到5年时间,市场、政府、以及我们自身,都随时可能发生我们根本无法预测的变化。
说白了,我们在情势好的时候,弥漫着骄傲情绪,情势差的时候,又迅速转成抓狂情绪。
成功者的错误方法:路径依赖。
成功本来有无数偶然因素,但是我们当年没有认识到这个,我们开始总结,给自己总结了很多光辉的理论,然后说,我们今后就还坚持这么干,扩大战果。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更何况是学自己。
一件事做对了,应该忘记它往前看。再回头一看,就已经不是了。
成功者的错误逻辑:因为我是。。。所以做。。。我们就要。。。
这貌似和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一样完美。
我们做了很多新产品,都不脱离“社交”,甚至很多都是“熟人社交”。
其实,身处这个剧变的时代,每隔2-3年一小变,每隔3-5年infrastructure 就全变了,自己之前成功与否,自己是沿着什么路径做的,以及自己打下的那一亩三分地,相比外界,就变得不重要。
成功者的错误心态:一定要超越自己。
一家从高峰开始下滑的公司,背了一个巨大的包袱,过去的成功,可能转化为负资产。一方面,每天都是用户活跃度下滑,每天都有挫败感,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你们看我再憋个大招”这种心态,失去了平常心。所以,一家曾经成功又走下坡的公司,要再起飞,非常的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位友商,经常在市场上散布“从来没有起来又下去的公司,再起来过,所以,开心网肯定完蛋了”,说得是有道理的。
注:本文摘自网络,因无法寻找到原创作者,依据搜索引擎检索结果已标注【keso】为原创作者(微信号:kesoview),由栋科技二次修正、美化和编辑,如果原作者看到本段申明,请评论本文或者发函予我,我会及时的加上原文版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