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两极化严重,为何会是这样的市场格局
毋庸置疑,滴滴出行是一家两级化严重的互联网公司,其估值已经完全被高估。以目前的状态来看,其估值越高,对滴滴的阻碍越大。滴滴是一家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公司,在民间和网络上极具争议。
而政府导向和滴滴业务导向,却能在艰难险阻中稳步推进。在中国,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像滴滴这样两级分化,这种病态还要持续多久?恐怕滴滴的高管也难以回答。
滴滴的市场阶级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底层与资本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底层代表着全民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的利益,而资本阶级则代表着少数资本的利益与政府协调和导向的综合发展形态。从滴滴的形势来看,目前中国所处的商业环境是,半资本主义和半社会主义不伦不类的经济发展窘态。
滴滴,一方面要考虑资本与政府监管的利益和发展导向;一方面还要考虑广大社会群众自身的利益。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平衡司机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一件相关困难的事。从事物本质来看,这两方面都是矛盾存在的。现阶段,无法解决多方的利益需求。只做到满足自身存活,即是资本的利益,以及符合政府导向规定,很大程度上得罪的是广大用户,这样的牺牲和代价无法估量,埋下了滴滴巨大的发展隐患。
从政府调控网约车政策来看,都是偏向滴滴的。举国体制,至上而下的执行和实施,未必一帆顺风,甚至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从网约车新政来看,地方执行操作起来,对滴滴是一种非常保守和谨慎的态度,不敢轻易得罪出租车司机。
近年来,各大中小城市出租车罢工的现象不觉而起,基本都是受网约车,即滴滴专车的影响。地方对滴滴专车的审核条件尤为谨慎,新政执行起来相当有挑战,意味着触碰到了中国广大出租车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违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因素。
滴滴与Uber合并后,滴滴开始提价,网络上骂声一片。这是滴滴几乎无法操控的局面。滴滴的发展,事关中国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滴滴,在两极化严重的今天,滴滴到底是代表资本阶级的利益,还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难以抉择和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唱衰滴滴,还是唱好滴滴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最终都是后者胜利。被压迫和剥削到极点时,就是反抗的时候。
作为滴滴,怎能对社会底层声音的谩骂视而不见呢?网络舆情,基本是中国社会形态的基本写照。从网络评论来看,无不入木三分、深入骨髓。固然滴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最大程度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这是世界发展必然的产物,但这并不是滴滴可以作为的一个借口,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推动滴滴发展。
滴滴目前的市场格局和取得的成果,基本都是程维式的前瞻决策和高屋建瓴执行结果。程维徘徊在处理政府导向、资本利益、出租车利益、用户利益等多方问题上,多方利益不可同时兼得,阶段性相互满足,缓解各缓解矛盾,再寻求滴滴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极具挑战的任务!
注:本文摘自墨雅兮搜狐自媒体平台,已标注【墨雅兮】为原创作者,由栋科技二次修正、美化和编辑,原文地址为:滴滴两极化严重,为何会是这样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