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合并统一将是最终的出路!
2017年1月份摩拜单车D轮融资2.15亿美元。
2月28日,蚂蚁金服的永安行A轮融资完成额度据传史上最高。
没成想这传说中的第一只当了一天,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
具体融资数字可能会有夸大,但亿级美元应该是靠谱的。这个级别的融资往往意味着项目估值超越10亿美元。一般是资本催生行业独角兽企业的手法。
传说独角兽一旦出现,百兽蛰伏,意味着共享单车野蛮生长的时间即将结束。从今而后,共享单车行业进入资本厮杀阶段。
从单车崛起到行业整合,网约车用了大概三年,共享单车只有区区半年左右。短命还是超常规?投资人和创业者都领悟了网约车的前车之鉴,要抢在文件动手之前,迅速摆平一切,把生米做成熟饭。
意味着融资项目即将走上IPO之路。
按经验估计,这段时间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半。
这是不是意味着最快今年下半年就有单车企业IPO?按照网约车补贴大战的桥段,我总觉得总部在上海和北京的两大巨头们要先打一局,这一局很可能在春季爆发,如果能再三个月内歼灭各地大部分割据势力,那么下半年两大巨头寻求快速合并,企业整合大约半年,那么明年IPO有戏。
上述推想都是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前提是摆平了一切。但,整个行业还需要解决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即,单车耗损率。
我估计各家公司的单车耗损率在三成左右。这是个令人非常头疼的数字,造成了企业主要成本消耗。如果不设法降低到一定水平,那么不光财报不好看,而且还会暴露自身商业逻辑的缺陷。
要填耗损率这个坑,需要对付五个天敌,这也是命里的“坎”。
1.黑摩的黑三轮等。有地铁和车站的地方往往就有黑摩的,共享单车一出现,他们就失去了生意。
2.自行车零售店。自扫码骑车出现后,许多人不再买车骑车,街头自行车零售店生意变冷。
3.自行车维修点。骑自家单车的人少了,自然修车的也少了。
4.公共自行车。伴随着共享单车的火爆,各地的公共自行车迅速苏醒,很快会蚕食共享单车用户。公共自行车不会放弃原有市场。
5.文件。共享单车多了后,随之衍生了一系列的“单车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影响市容,儿童骑行影响安全,抢占人行道影响走路等等。交通规制与协调将越来越是个问题。有关文件将如何出台,令人关注。
尽管单车引发的社会矛盾不会像出租车抵制网约车那般激烈,但未来会不会成为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也是需要摩拜ofo们未雨绸缪的。
共享单车的市场,容不下太多平台,最终也是赢家通吃,只剩下一家。
注:本文摘自墨雅兮搜狐自媒体平台,已标注【墨雅兮】为原创作者,由栋科技二次修正、美化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