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到底是真痛点还是伪需求
前几日,聚美优品以总额3亿元人民币的现金投资某移动电源租赁企业消息引发了媒体普遍关注,不过,笔者认为其中起到决定性推动作用的当属国民老公王思聪疑似看衰共享充电宝项目、与陈欧互怼的消息将这一话题从业界直接推向了社会各界!
在之前的文稿中,笔者多次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共享充电宝本身就是一个伪需求,尤其是在如今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诞生的情况下,充电宝的位置更显无所适从。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智能手机所面临的续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比如说未来能够实现商用的石墨烯电池、Energous已在WiFi无线充电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外某科技公司日前也推出了一款真正的无线充电神器AirVolt,其支持的有效隔空距离达12米。
同时,目前诸多手机厂商已在引进快充技术,并将其变成智能手机的标配,不同的手机厂商也对充电电压和电流做了不同的规定、甚至数据线也采用了不同的规格,这就要求使用者务必使用原装充电器和数据线来规避因电流、电压不同可能导致的手机损坏问题。那么,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充电宝的存在意义又会是怎样的?
尽管,经过成本核算,目前来运作共享充电宝确实能够实现半年内收回成本,而且有100元押金在其中,按理来说这是一个不会亏损的买卖。但实际上,按照充电一次收费1元来算,每天使用一次一个月就要支付30元,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宝均价百元,每天多使用几次共享充电宝都够买一个新的了,为什么还要使用共享充电宝呢?
而且,运营成本是任何项目的都无法逃避的话题,共享充电宝也不例外,移动电源租赁企业不仅仅要采购和定制机柜等设备,还要考虑市场推广等出现的成本问题,按照当前行业内收取有限的服务费基本是无法维持项目继续发展的。
虽说分析来看,共享充电宝面临的未来并不明朗,但其却在近一段时间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追捧,街电、小电、魔宝等企业都拿到了巨额融资,我们不能否定资本市场对于未来的前瞻性和遇见力,但共享充电行业究竟还能够存活几年还是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
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曾经说过,共享充电宝行业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尽管有广告、数据线、超时收费等收入,但整体还是很难赚到钱的,如果失败了也是权当做了公益了;恰巧,陈欧面对诸多质疑时也表达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资本的助推和热捧,共享充电行业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面对一场“价格战”,为了快速盈利、迅速瓜分市场,一些企业势必会通过“补贴”的形式抢占市场,当然,烧光投资人的资金宣告失败的项目也不在少数,在这里谨希望共享充电行业不会成为下一个宣告死亡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