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遭挫折恐不安,纵观乐视生态的困局!
- A
近日,香港的一家传媒公司领先媒体起诉乐视,向其追讨1460万港元的服务费。并还有业内人士透露,估计乐视在香港欠的钱远不止这一点。领先媒体率先诉讼,是冰山一角的破裂。
早在去年九月,乐视出巨资高调买下中国香港地区的英超转播权,却不被业界看好,认为乐视烧钱太厉害,短期内没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不过乐视电视在香港赚足了眼球,2014年8月,乐视生态被引进到香港,在香港第一次举行超级电视网上预约,100部两秒被抢光,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乐视在香港取得的成绩,不容小觑,线上销售一度超越50%,对于香港本土的TVB电视传统的企业来说,似乎构成了威胁。曾在香港一家独大的TVB,乐视想从中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
香港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城市和地区,其市场经济体系非常完善,香港的线下销售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故有购物天堂的美誉。在香港网购,许多人还是不接受的,用户习惯难以改变。香港的互联网人才匮乏,整个互联网氛围远不如国内那么开放,可以这么说,香港还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
乐视之所以杀入香港,是因为乐视生态的独到性和优越性,但乐视还得适应香港的市场环境。
乐视在收购上十分大方,就在上个月,乐视旗下子公司,2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电视品牌Vizio。但乐视却在一些小事上十分抠门,乐视曾经召开一个记者会,酒店方面需要其提供额度30万的信用卡资料,否则不可预留场地,直接被乐视拒绝。无奈记者会都早已准备好,迫不得已关键时刻,会计提着现金缴了押金才得以召开记者会。
乐视生态很美,但很多都停留在初级阶段。比如,阿里的Yun OS互联网汽车上个月就已经上市,和乐视汽车同样只花了两年时间,而乐视汽车还停留在PPT上。这是阿里首席技术官、阿里互联网汽车设计者王坚的原话,暗含了对乐视汽车的讽刺。
当然,贾跃亭为了做好乐视生态,不惜花巨大代价,在全球到处挖人。没错,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行业顶级专家为乐视效劳。学技术,到山东找蓝翔,贾跃亭挖人技术堪比蓝翔。有一接近贾跃亭身边的人爆料,贾跃亭曾看中了一位超级人才,当时这位人才夸了一下贾跃亭的车不错,求贤若渴的贾跃亭居然把自己的车送给了他。就是这么豪气!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哪天我也去夸夸贾跃亭的车去。偷笑偷笑偷笑。
重视人才,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乐视和贾跃亭的家庭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乐视近年来发展的太快了,乐视生态布局确实做得不错,但是目前来看,还不够接地气。挖的人才太多,新上的项目和业务太多,短期内将一直是投入阶段,使得乐视手中的现金流非常紧张,不然怎会有前面出的如出一辙呢!
还据说,贾跃亭早已把自己的房产、车子、股票等资产都压到了银行,已经被坐实。为了乐视生态,贾跃亭豁出去了,已经抱有视死如归的心态。这样一个庞大的乐视生态,如何才能玩转,对于贾跃亭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从乐视目前的股市来看,乐视目前已经近千亿元,专家为此还估算过,乐视的整体估值已经达3000亿。许多人都说,未来乐视具有挑战BAT的可能,不过从目前来看,很快就超越百度了。
根据笔者观察行业经验来看,乐视在业界的口碑不算好,尤其是媒体合作方面。曾有合作过的媒体机构苦不堪言,垫钱的事常有发生,乐视为此经常拖欠服务费。媒体服务一般都指新闻报道、行业公关等。
从个社交平台上的舆论导向来看,用户对乐视确实不满。在公关方面,乐视做得非常不足,一边是非常高调地报道宣传,一边是大量的用户反感和吐槽,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了。乐视怎么就不明白呢?谁都可以得罪,就是媒体机构不能得罪。乐视生态好不好,全靠编辑一双手。引导用户舆论,才是正道嘛,乐视在这方面不可忽略呀!
纵观乐视生态,用千疮百孔来形容有点过了,用美中有缺陷来形容就再合适不过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送给贾跃亭。乐视生态,只能说愿景非常美好,但执行起来目前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注:本文摘自墨雅兮搜狐自媒体平台,已标注【墨雅兮】为原创作者,由栋科技二次修正、美化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