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 本文约2594字,阅读需13分钟
  • 3961
  • 6

一个马桶盖引发的舆论槽点与风暴

摘要

日前,中国游客在日本酒店顺走马桶盖事件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引发激烈的舆论反响,近年来,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屡屡成为媒体报道焦点、舆论负面情绪发泄点,此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日前,中国游客在日本酒店顺走马桶盖事件刷屏各大社交媒体,引发激烈的舆论反响。近年来,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屡屡成为媒体报道焦点、舆论负面情绪发泄点,此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且看清博舆情(web_idea)抽丝剥茧分析中国游客如何成为舆论“宠儿”。

一个马桶盖引发的舆论槽点与风暴

从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得知,微博舆论场,网民对此事持负面情绪占比最高,这与多数网络舆论谴责涉事游客,质疑国民素质低下的舆论现象相符。

事件过程梳理

导游公号炒热此事引爆微博坊间舆论场

此事的引爆过程为微博—微信—微博,双微在该事中的平台轮换、互相刺激跨平台传播特征表现尤其明显。10月18日晚20时,微博用户@熊本小丸子率先在微博爆料此事,但并未引发较大的反响,此时也仅有少数网络大V关注。

宁波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马桶盖

直到10月19日上午10点多,某导游微信公号推送了文章《惊了!宁波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马桶盖,查证后酒店要求导游寄回》,该文章在朋友圈迅速传开后,再次被转到微博进行海量信息交换。19日中午11时左右,此事便已引爆微博坊间舆论场,网民对涉事夫妻的偷盗行为痛骂不已。

网络大V频繁参与发文主流媒体接力传播

19日中午12时,大量的网络大V开始关注、转发此事,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写字李华良、@醒来的大鸦、@北村、@叶檀、@张宏杰、@于洲v、@徐付群、@谭人玮、@陈光武律师等人均发博对此事表示惊讶,@张宏杰还发文调侃,“把日本酒店的马桶盖卸下来带回中国,是一种爱国行为,鉴定完毕!”

一个马桶盖引发的舆论槽点与风暴

与此同时,开始有主流媒体参与报道,@空军世界网站是最先跟进的,后@搜狐新闻客户端、@新京报、@头条新闻、@凤凰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环球网、@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也逐步参与。网络大V的强势围观,主流媒体的接力传播,致此事的负面影响及舆情态势逐步扩大。

涉事旅游局微信微博回应舆情或将反转声音突现

10月19日晚,宁波旅游局通过微信“宁波旅游”、微博@宁波旅游局进行回应,称1.当事人非宁波籍;2.该游客的确拿走床下物品,而非“拆”下马桶盖;3.得知消息后当事人第一时间返还马桶盖;4.游客由衷表示道歉忏悔,且流传的书面道歉书为假。

涉事旅游局微信微博回应舆情或将反转声音突现

19日晚,部分微信微博账号开始发布此事或将反转的信息。微信公号“东京新青年”自称已致电事发酒店,并对此进行询问,但酒店方对此毫不知情。

微博媒体账号@观察者网发文《反转?中国游客日本酒店“偷马桶盖”事件再发酵!》,后@新京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黑均转发此文,@公安部打四黑除四黑还评论称,“谣言的黑锅我们坚决不背!”

一个马桶盖引发的舆论槽点与风暴

部分网络大V@司马平邦、@菉葭苍苍、@王小东、@他回精神病院了、@互联网信徒王冠雄也转发相关博文,质疑此事或将反转。@互联网信徒王冠雄发文质问媒体能否证实新闻真实性再报道。

未有新鲜爆点爆出舆情发展逐步式微

20日,有媒体报道称,马桶盖已于18日寄还了酒店,而涉事游客因此事承受较大压力,情绪很不稳定,或将提前回国,并已向原单位提出辞职。此事的发展也随之逐步式微。

中国游客成为舆论风暴点的原因

语言体系不对等造成“意外不文明”、信息不对称产生新闻谬误。一方面语言体系的不对等可能造成国人的理解偏差产生非故意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公共厕所性别标识的认知误差可能导致走错厕所的意外现象,结果被片面解读为不文明。

中国游客成为舆论风暴点的原因

另一方面,舆论对中国游客不雅行为的关注,多来源于各种社交媒体,非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部分负面新闻爆出后,由于语言代沟普通网民不能通过境外信息进行核实,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舆论容易被负面信息所影响,导致认识片面,最后盲目谴责国人。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2015年10月媒体曝光的“老人在日本碰瓷”一事。事发伊始,网络舆论一边倒的谴责老人,甚至衍生出“老人都变坏了”之类的群体污名化,但事实是涉事老人回国后确诊为骨折,将事件彻底反转。

一个马桶盖引发的舆论槽点与风暴

以“拆二代”为代表的特色暴发户崛起,“群体设定”形成刻板印象。在城镇化稳步推进、房地产业不断向非区域中心城市扩张的双重作用下,不少农村或郊区民众一夜暴富,成为新一代的“拆一代”“拆二代”。他们普遍被舆论打上“暴发户”的标签,而暴发户多数时候被用来形容短时间获得可观财富,但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没有跟上的人,是区别于贵族的贬义词。

被认定为暴发户就会成为旅游团的重点客户

被认定为暴发户,就会成为旅游团的重点客户,因为他们经济实力强,购买力大。且部分民众认为自由行才能体验旅游真谛,而那些跟团游游客不是老人就是有语言障碍的人。类似“群体设定”已经将境外跟团游游客圈定在一个文化素质不足的刻板印象里。

如此刻板印象会让民众形成一种错误认知,境外旅游团由于普遍素质偏低就容易出现不文明现象。

一个马桶盖引发的舆论槽点与风暴

素质教育和公共道德成为舆论焦点。近些年,我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人文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及传授方式经常饱受质疑。学生疲于应付奥数、英语等考试课程,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书籍、接受艺术熏陶、文化培养。

人文教育的欠缺将直接影响人们观察世界、洞悉社会的视角和态度,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障碍和问题,甚至表现为公共道德的缺失,让自私自利凌驾于公共环境之上。

素质教育和公共道德成为舆论焦点

部分人已经清晰认识到这个社会问题,并由此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卑心理,甚至作出“在国外公共场所喧哗的肯定都是中国人”这种缺乏事实依据的不合理论断。马桶盖事件的爆发无疑戳中了这些人子的痛点,有高校教授暗讽,“天下奇闻,只有聪明的中国人做得出。”

媒体对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的大肆报道,形成心理定势。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尤其是境外旅游的热度不断攀升,在此过程中因为环境不适应、沟通有障碍、公民素质不足等原因,发生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媒体或许是出于警醒之意,也或许是源于负面偏好,特别擅长对类似事件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

一个马桶盖引发的舆论槽点与风暴

“中国游客马尔代夫潜水捞珊瑚”、“埃及神庙浮雕被刻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中国游客为抢拍照位置在普罗旺薰衣草田打架”等境外旅游的负面信息不绝于耳,似乎中国游客不仅在外国人眼中,还在国内媒体报道里都已然成为不文明游客的代表。

在百度搜索“中国游客”,网页右边的热搜排行显示的5条信息中有3条是报道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的。在这种负面“宣传”的长期熏陶下,国人境外旅游的新闻通常被认为是负面消息,类似马桶盖事件一经爆料,民众在心理定势下会直接断定信息属实,哪怕是部分媒体不实的“拆卸”之说。

注:本文摘自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自媒体,已标注【清博舆情】为原创作者由栋科技二次修正、美化和编辑。

评论
更换验证码
$comment['poster']
热腾网
0
Unknown BrowserOther
希望他们顺回来的,或买回来的,上面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 .
2016-10-25 09:10
回复
$comment['poster']
唯历史
0
Unknown BrowserOther
看上去挺无语的,不过大V们可以好好发挥一下了
2016-10-23 20:21
回复
$comment['poster']
故事会
0
Unknown BrowserOther
挺有意思的啊、、、
2016-10-22 14:49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