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说百度要做真正的金融科技,为什么要说真正呢?
最具技术基因的百度,宣布将全面加码在“金融科技”的竞技。
你还认为百度金融是在拼抢支付、场景……?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领衔下的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的高管“天团”显然已经不这么看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午李彦宏关于人工智能演讲再次引发了科技行业的新一轮技术探讨。而在下午的六场分论坛演讲中,最为火爆的、门口最为拥挤的是百度金融分论坛。这其中的根本原因,也是李彦宏派朱光来挑百度金融大梁的原因。
朱光领军百度金融已有半年多,除了挖来诸多银行高管外,他本人一直非常低调。今天是朱光第一次代表百度金融亮相。“跨界搞金融”的朱光以“人工智能驱动金融科技未来”开题,带领王劲、张旭阳、黄爽、沈抖等高管“天团”首次公开亮相,其“金融科技”的建设蓝图第一次呈现。
“上午Robin谈到的人工智能,最好的应用领域就是金融。”事实上正如朱光所说,今天金融业对于科技的兴趣非常浓厚,甚至远高于科技行业对于金融跨界的兴趣,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巨大的技术变革想像力。
所以,百度金融论坛的门前人最多,所以朱光也有底气说:“我们要做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以百度技术为核心,变革传统银行业,做真正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什么要说“真正”呢?
朱光所谓的“真正”显然是基于百度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区别于当下市场上以电商基因(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或传统金融基因(如陆金所)的FinTech,大家更有兴趣看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百度能在金融科技领域将搅起怎样的风浪,让“未来金融”更具想象力。
参与“金融科技”的公司无非两种类型,一是互联网公司,二是金融机构。而前者更具看点,将金融放到科技的视角下进行创新,让科技真正成为金融的变革力量。
朱光认为,“科技”是未来金融的基础设施,是摩天大楼的底层建设。百度全球领先的“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金融领域的最大的价值便是更完善、更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IT基础架构、风控技术、征信体系等等。
麦肯锡的一组数据让这种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紧迫且机遇十足:亚洲59%、8.76亿人口都属于无银行账户群体,但亚洲互联网用户占世界的近一半,亚洲数字银行消费者的数量在2020年之前将达到17亿。这样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何传统金融迟迟未能占领?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一个远程开户的身份确认就可能涉及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活体识别等等“科技”。
分享资料显示,人工智能目前已开始驱动百度的五大金融科技方向:身份识别认证、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量化投资、金融云。
“百度技术基因正全面注入百度金融。”百度的技术实力让朱光很有底气。目前来看,百度金融科技在自我探索上已颇有成效。
比如,金融服务最重要的连接环节--身份识别认证。目前百度拥有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手写签名及活体识别等全球领先的技术。百度的语音识别准确度接近97%,可用于声纹支付等场景;而超强的图像识别及其加强版“活体识别”则将确认、识别个体做到了极致;而百度的世界首例在线手写签名认证的成功,将客户的身份核对、风险评估等场景无缝对接到了手机端。未来,通过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活体识别等在内的多因素复合验证,将可成为远程开户、远程贷款等服务的解决方案,也可进行及反欺诈等金融服务等。
“我们的大数据、金融云等技术,可以给人打标签,我们的区块链技术可以给资产打标签,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实现真正的智能投顾,可以让金融服务更智能……”朱光形象地阐释了技术在未来金融应用场景中的作用。
朱光更是笑言,百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连城,因为“金融领域里每提升1%的收益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每降低1%的坏帐,也能创造巨大的财富。”
不仅做B2C,更要做B2B2C
“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一些资产领域做到了行业第一,但这不是我们真正要的。”朱光说:“现在,我们自己要做一部分资产,是为了在实际场景中印证我们的风控模型、反欺诈能力、大数据画像的能力,但百度作金融的真正竞争力在于技术,用技术区撬动传统金融业务、渗透场景与支付,将能力输出给合作伙伴才是百度金融科技的核心理念。”
这句话暴露了百度金融“深藏”的“野心”--理财、信贷、支付只是业务的一部分,将金融机构聚集一起服务C端客户才是重点。
当下,金融公司的模式绝大部分是B2C的,通过研发产品、提供服务去获客,从而完成收益。而“能力输出”显然是B2B2C的生意,围绕金融机构的需求,提供基础能力,从而让机构更好地服务C端用户--这是平台级的思维,是筑巢引凤式的开放生态之举。
“伟大公司”的一大特征便是:做生态,非垄断。微信总裁张小龙说,“我们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我们希望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我们去建造出来。”目前的微信是这样的产品,百度的金融科技平台显然也要做同样的事。
这种平台级的思路显然是FSG高管天团的集体思路,且有迹可循。
资管界大牛张旭阳表示,他加盟百度是期待看到技术与金融的深度碰撞。
可以看到,加入百度后,他为资管行业做了两件平台搭建的事:
一是掌舵百金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直接规划了区块链技术在资产端的运用,同时指出将打造好资产交易平台、风控系统等给其他交易所、交易中心使用。此举的深层意义在哪儿?以支付宝为首的几个巨头互联网门户,是最大的理财平台,但最大的资产平台是哪家?目前尚无明确答案。原因在于金融科技领域,个体接触最多的是偏理财和标准化产品的“资金端”,而直接与线下实体经济相关的“资产端”还没有真正的可追踪、可估值、可交易的。张旭阳作为资管界最资深和优秀的人才,上来就将百度的金融科技从资金端延展到资产端--这是未来竞争的重要门槛,也是金融同业机构不可或缺的基础需求。
二是联手技术大拿,向其他金融机构输出数据量化服务,支持机构的产品模型、风控模型,甚至是决策模型。合作机构名单包括了中信银行、易方达基金、申万宏源证券、浦发银行等多家传统机构,还囊括了柠檬科技、手机贷等新兴创业金融公司。百度世界现场,易方达基金和申万宏源证券还直接和百度进行了签约合作。
据了解,“正在排队的机构还很多。”
而主管百度消费金融业务的黄爽女士显然一直是平台级思路的践行者与先行者。
早在2015年,黄爽任职陆金所后,就成功设计和实施了陆金所的开放式交易平台,将陆金所从最大的P2P网贷平台转型为一个涵盖P2P、非标金融资产和标准金融产品的交易平台。百度世界上,黄爽透露了百度将对合伙伙伴输出的消费金融IT系统平台构想:
黄爽表示,消费信贷领域同样离不开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仍面临信用下沉、风控线上化、获客成本增加、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四大挑战。而百度通过人工智能、用户画像、账号安全、精准建模等领先技术,可不断迭代风控模型、升级征信系统、提供产品设计数据等。“从贷前、贷中到贷后,百度正在锻造以金融IT系统平台、智能获客平台、大数据风控平台为基础,以信用评分引擎、反欺诈引擎、收益引擎、额度引擎、定价引擎、催收引擎这六大引擎为保障的信贷全流程管理,通过技术输出,建设涵盖各个金融场景的消费金融开放平台,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生态。”黄爽介绍说,百度正在建合作商户管理平台,为合作商户提供涵盖营销和金融服务的全面管理方案,降低获客成本,解决细分行业的微小需求。
简单统计,FSG高管团队分享的百度金融将为合作伙伴开放的技术及能力,包括了金融云,智能投顾,量化投资、大数据风控等,共享了百度的流量资源、数据库等核心要素。这种对B端金融机构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将让更多公司聚焦在产品、服务创新上,金融技术的深度和广度都将被重新定义。
在权威媒体《MIT科技评论》的2016年“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排位中,百度位列第2,成为国内“最聪明公司”。这家同时拥有吴恩达等全球顶尖科学家,王劲、张旭阳、黄爽等金融实战专家的公司,能否凭借开放生态,搭建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平台化”思维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一位从事微贷的互金公司CEO的亲身感受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他说,流量还是当下扼住互金创业公司咽喉的东西,百度的流量及入口资源是当下很多互金创业公司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获客渠道。比如,小贷市场,搜索引擎依然是最好的引流入口,而创业公司的资金端比较薄弱,百度可以把分期产品与之合作,就能迅速占领市场。“如果百度把风控做好,协助小企业解决资金端、产品端的问题,那么会成为创业公司最重视的生态平台,会聚集起整个生态的力量,会形成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大者恒大,赢者通吃,是互联网业的特点之一。金融科技的互联网基因也决定了资源与效益的集中。
用户规模,形成入口,决定了资金规模、产品流动性及收益率提升,这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百度金融拥有的不仅是百度系的技术能力,还拥有巨大的流量、深入人们信息获取及生活服务的多重入口。这在金融科技领域都是核心竞争力。
正如微信不知不觉成为最大的媒体平台一样,百度金融科技的能力输出,或将使其成为市场上最大的资金平台、资产平台、交易平台,等等。朱光说:“百度希望用科技去驱动传统金融,搭建共生共赢的生态,让普惠金融的梦想能够得以实现。”
可以看到,目前国内估值较高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蚂蚁金服,估值600亿美元;陆金所,估值185亿美元;众安保险,76.3亿美元;京东金融,71.8亿美元;微众银行,55亿美金;美国的Paypal是470亿美元的体量。接下来,被凸显在战略地位的百度金融,将如何“快马加鞭”地加入百亿美金俱乐部,或将成为投资圈及金融科技产业未来最主要的话题之一。